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wǎng)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讓法律服務惠及百姓是法治中國的題中之義

來源:遼寧法制報 | 作者:王奇 | 發(fā)布時間: 2017-09-26 09:36
  日前,司法部出臺《關于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芬螅?ldquo;到2018年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nèi)基本實現(xiàn)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到2020年總體形成覆蓋城鄉(xiāng)、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網(wǎng)絡體系。”
 
  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當你遇到一個法律問題,想請律師幫忙解決的時候,只要拿出手機登錄公共法律服務移動互聯(lián)窗口,所有的問題都能夠搞定。這種百姓遇到法律問題到平臺尋求幫助、足不出戶就能解決法律難題的體驗,正是司法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要達到的目標。
 
  曾幾何時,我國的公共法律服務僅局限于幫請不起律師的當事人打官司。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中提出:“推進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法律幫助”。這實際指出了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要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要擴大覆蓋面;二是要強化公共法律服務。
 
  近兩年,很多地方的司法行政機關堅持問題導向,用活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建立了“指尖上”+“面對面”的公共法律服務模式,打通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但在優(yōu)質司法服務資源逐漸向基層傾斜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如缺少專業(yè)人才、政府投入均等程度不足等問題。
 
  隨著司法部《意見》的出臺,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將公共法律服務寫進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相信上述問題一定會得到切實解決。用不了多久,實體、熱線和網(wǎng)絡三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就會建成,屆時人民群眾、各類社會主體在需要時都能在平臺上獲得普惠、精準、及時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讓法律服務惠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也正是法治中國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