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wǎng)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評理說事化解十余年土地糾紛

來源:遼寧法制報 | 作者:記者 欒嵐 | 發(fā)布時間: 2021-05-24 10:09

  近日,新民市胡臺鎮(zhèn)村民孫某來到“村民評理說事點”訴說自家的煩心事。孫某系外來戶,2006年起承包村里趙某的大棚從事棚菜生產(chǎn),大棚與鄰居陳某的承包地相鄰。由于在趙某轉包大棚地給孫某的時候,三方并未到現(xiàn)場,十多年來,孫、陳兩家土地界限一直不清。

  恰逢最近孫某的大棚需要維修改造,可鄰居陳某堅決不同意。原本孫、陳兩家的大棚相隔2米寬,雙方都認為這段間隔的土地屬于自己,爭吵不休。

  當?shù)厮痉ㄋぷ魅藛T和村評理說事員到達現(xiàn)場后,首先查看了雙方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合同。后經(jīng)過現(xiàn)場測量,發(fā)現(xiàn)孫某和陳某承包地的實際面積均大于合同面積。經(jīng)了解,由于大棚地初次承包是在1997年,當年檔案資料已經(jīng)毀損滅失,時任村干部已經(jīng)過世。孫某和陳某又都是轉包來的大棚地,當初大棚地沒有標注標樁和界限,僅僅依靠承包合同,很難確認是誰占了誰的地。

  盡管如此,村里的評理說事員還是憑借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很快想出了辦法。他把糾紛雙方叫到一起,當場宣布:根據(jù)承包合同的約定,雙方承包大棚的面積都多出來一些,多出來部分屬于村集體所有,雙方均無權占有。從現(xiàn)在開始,按照每畝700元市場價格繳納承包費給村里。

  糾紛雙方對此始料未及,心里都打起了小九九。其實本來爭議地塊也沒有什么耕作價值,深思熟慮后雙方都表示不要,可以由村集體收回。評理說事員緊接著告訴糾紛雙方:爭議地塊所有權歸屬村集體,免費給你們雙方使用,一家各占一半,如果同意,現(xiàn)場立標樁,如果都不同意,多占的承包地收取承包費用。最后,糾紛雙方在司法所工作人員和評理說事員耐心細致的調解下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