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出于反貪干警的職業(yè)習慣,高高瘦瘦的他給記者一種不怒自威的嚴肅感覺,讓人覺得不好親近。可是說起攝影這個愛好來,他卻眼睛一亮,微笑著耐心地講解起每張照片背后的故事來。這是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偵查一處副處長曲代明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記者問曲代明為什么會愛上攝影?他笑笑說:“那還得從20年前說起。”那時候還在上大學的曲代明,單純因為“物證攝影”這個課程聽起來“好玩”,就跟同學們一起選修了。經過課堂老師的講解,黑板上畫些光學成像的圖,講講關于攝影的基本原理、相機的歷史,很快就進入實踐階段。
“那時候條件有限,每個宿舍才能分到一部海鷗DF系列相機,每人兩個黑白膠卷。不過那個相機真的蠻好,取景器很亮,裂像式對焦,使用標準鏡頭。”回憶起大學時光,曲代明不無懷念地說。
“一到風和日麗的周末,兄弟們就互為模特,在宿舍樓前的小院擺出各種造型,臆想出各種案情發(fā)生后的慘狀,橫臥豎倒,還有倒掛在樹上的,拍全景、拍局部、拍特寫,各種光圈快門組合的嘗試。惡搞一般,嬉笑吵鬧著,十分快樂。每人的兩個膠卷像風一樣很快拍完了。老師領著去暗房,沖卷、顯影、定影、放大、上光,看光影最后的奇妙變化。”曲代明聲情并茂地對記者講著過去的故事。
“大家最終也沒拍出什么好的作品,不過還記得那會兒拍得最好的幾張應該是拍女生的,清清亮亮,笑容燦爛。”說著說著,曲代明哈哈地笑了起來。
大學畢業(yè)后進入檢察系統,曲代明先后在審查起訴處、辦公室、法律政策研究室、反貪污賄賂局等多個部門工作,既有豐富的理論經驗,更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在完成繁重任務的同時,他更把愛好融入工作,不僅用鏡頭真實還原工作,更記錄了工作背后的故事。
最開始,是公訴部門要拍個公開庭,當時曲代明年紀最小,就給技術人員做幫手,使用了當時的單反旗艦機尼康F4、F5,感受了機械相機時代最后精品的魅力。然后,從公訴處到辦公室、研究室,他一直代管著院里的照相設備,用相機給院里每年的各項大事都做了記錄。院史中大量的圖片都是他那個時間段拍攝的。
到反貪局工作之后,曲代明辦理過多種類型案件,有某正廳級領導重大受賄案,有某機關單位涉案金額三千余萬、房產十余套、時間長達十余年的復雜案件,也有涉及轄區(qū)多個街道工作人員的貪污賄賂案。反貪干警常常面對社會的陰暗面和辦案帶來的巨大壓力,拍照成了他用來自我調節(jié)的方式。愛上跟朋友一起徒步登山的曲代明,拍了很多風光圖片。感受自然風光之美,緩解工作壓力后,他又投入到緊張的辦案工作中。
“2005年,我花2萬余元購買了一套尼康D200,非常開心地‘正式’進入了數碼時代。后來,隨著電腦的普及,PS數碼暗房的運用,各種網絡社交平臺的交流和共享,全民攝影時代繁花似錦。近些年手機輕巧方便,萊卡認證的華為手機成了我最好的記錄工具。”細數這些年的親密“戰(zhàn)友”,曲代明感觸頗深。
曲代明說:“這些年,從手動到自動,從單反到中畫幅,從光學到數碼,我用過很多相機。想一想,很多攝影人都有這么一個過程——風光攝影起步,人像攝影精進了技術,最后是人文紀實攝影?;貧w到攝影的本質,就是記錄。”
就像他拍攝的那幅“四小天鵝”照片,平日里嚴肅正經的檢察官們在院慶晚會上展現了他們活潑青春的一面,逗得觀眾哈哈大笑。“這就是我們真實的樣子。”曲代明說。

“四小天鵝” 曲代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