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躬耕扶貧盡全力 有點有面細功夫——丹東中院以務實舉措推進精準扶貧

來源:遼寧法制報 | 作者:唐銘舉 駐丹東記者 王大海 | 發(fā)布時間: 2019-10-22 09:16

  近年來,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不斷強化政治站位和責任擔當,按照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策部署,主動服務和保障脫貧攻堅工作,以“駐村干部當代表、法院做后盾、一把手負總責”的原則完善幫扶機制和措施,以實際行動為幫扶村脫貧摘帽添磚加瓦奉獻力量。

圖片4

扶貧進農家

  特色幫扶進村入戶

  今年的10月17日是第六個國家“扶貧日”。丹東中院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黨員干警到對口幫扶的寬甸滿族自治縣牛毛塢鎮(zhèn)高坎子村開展“訪民情、解民憂、送溫暖”活動。

  活動前,院黨組書記、院長王玉硯要求干警們實地了解群眾所需,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當天,干警們在院黨組成員、專職審判委員會委員趙曉欣的帶領下,進村入戶詢問群眾所需所求,慰問本院扶貧工作隊干部,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及幫扶措施落實情況,開展政策宣傳、法律解惑等特色幫扶,并為14戶貧困戶送去慰問品及干警們的愛心捐款。

  在民三庭黨支部“一對一”幫扶的貧困戶程某家,干警們與程某一家人拉起家常,詳細了解程某家的生產生活、經濟收入、身體健康等狀況及面臨的困難,鼓勵他們樂觀面對生活、振奮精神,力爭全面脫貧。

  在政治部機關黨委支部“一對一”幫扶的貧困戶孫某寬敞明亮的新房里,干警們鼓勵孫某繼續(xù)堅定脫貧信心,自立自強,早日摘掉貧困“帽子”。

  民四庭黨支部干警們精心挑選了百余冊課外書籍送到高坎子村小學的孩子們手中。孩子們的臉上綻放出開心的笑容,他們用最真誠的語言向法院的叔叔阿姨們致謝。

  因地制宜推動脫貧

  丹東中院黨組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自開展對口幫扶寬甸滿族自治縣牛毛塢鎮(zhèn)高坎子村脫貧攻堅以來,派出脫貧攻堅工作隊駐村,不斷加大幫扶力度,將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努力推動全村脫貧致富。

  丹東中院9個黨支部的100名黨員對建檔立卡的14戶特困家庭實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對幫扶。2017年以來,該院還立足長遠、因地制宜,投入資金和設備,聯(lián)合遼寧地質學院建設高坎子村電商平臺,為村民們生產的綠色、無公害天然農產品與外埠對接。同時,駐村工作隊助力直銷,使農戶打開銷售渠道,實現(xiàn)農產品銷售增收。多年來,丹東中院自籌并投入數(shù)萬元資金和物資,幫助修繕出行道路、更換村委會辦公設施,盡全力為改善村居環(huán)境和村民生活作出貢獻。

  增收項目逐一落地

  為加大精準扶貧力度,丹東中院抽調4名黨員干警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專職駐村,分別到鳳城市愛陽鎮(zhèn)和振安區(qū)九連城鎮(zhèn)駐村扶貧。工作中,他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經常深入地頭田間、村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

  駐村“第一書記”、丹東中院組織人事處副處長張宇積極引導九連城鎮(zhèn)馬市島內五村將“黨支部+”模式共同確定為“黨支部+合作社”統(tǒng)一模式,依托組建的“鎮(zhèn)蘿卜協(xié)會”全力推廣“愛河青”水果蘿卜,形成區(qū)域聯(lián)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黨支部+”區(qū)域聯(lián)動新模式。積極爭取“一村一品”農業(yè)項目,實施振安區(qū)九連城鎮(zhèn)窯溝村庭院經濟建設,新增軟棗種植庭院200戶,種植面積將達到1000畝,全力打造窯溝村市級庭院經濟示范村。

  駐村“第一書記”、丹東中院刑一庭員額法官鄭成壘不遺余力地爭取資金為鳳城市愛陽鎮(zhèn)三合村建設現(xiàn)代化農業(yè)大棚3座、大棚看護房1棟。大棚建成后,每年能為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同時能為村民提供務工機會,村集體和村民均受益。

  王玉硯向記者介紹,丹東中院將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要求,堅定奮斗目標,提高脫貧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實現(xiàn)全市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全面決勝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