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折丟了,說要老頭子的什么證明,我不識字,你給看看?!?2月初的一天上午,一位老人蹣跚著走進桓仁滿族自治縣公安局五女山派出所,顫巍巍地給戶籍窗口遞來一張紙條。
戶籍民警葉朕接過紙條,看到上面手寫著“死亡證明、夫妻關(guān)系證明、本人及代辦人身份證”,翻過來一看,這是一張郵政銀行的叫號單,“是不是你的老伴去世了,銀行讓你出具證明???”老人忙點頭。
詢問清楚情況后,葉朕便給老人開具了一份其老伴的戶口注銷證明,并幫她檢查了一下,確定紙條上寫的材料都齊全了,跟老人說可以去銀行辦事了。
但老人卻一臉為難,嘆著氣說:“我不知道是去哪個銀行,也不知道從這怎么去,就知道在中醫(yī)院附近?!?
葉朕一聽馬上說:“大娘,你腿腳不好,我們開車送你去銀行,再跟銀行工作人員講一下你的材料問題?!?
行車途中,葉朕得知老人姓劉,問她家里還有誰,老人流著淚說:“死的死走的走,沒誰了!平時都是老頭子辦事,他身體比我好,沒想到突然就走了!給我留下這么點錢,連打車錢都沒有……”
葉朕聽著心里不是滋味,忙安慰老人:“大娘,沒事,我們幫你!”
“你們警察都是好孩子!剛才是兩個姑娘給我錢,讓我打車來這,她們跟你穿一樣的衣服!”老人說。
葉朕一愣,忙問:“大娘,你說誰給你錢了?”
“我早上不知道該上你這來,就去了縣公安局,他們讓我上這找你。我也沒有錢,是倆姑娘給我湊的錢,告訴我天冷打車來?!?
原來,老人最初去了桓仁縣公安局,桓仁派出所派駐桓仁縣公安局辦證大廳戶籍員孫愛迪發(fā)現(xiàn)老人走錯了地方,身上又沒錢,就和輔警李曉燕一起拿了20元錢,把老人送上了出租車。
幫老人在銀行辦完手續(xù)后,葉朕給孫愛迪打了一個電話,將老人后續(xù)的事告訴她,孫愛迪聽后笑著說:“沒想到這還是部‘連續(xù)劇’!”
葉朕說:“如果不是大娘自己說,誰也不知道在這之前發(fā)生的事,就覺得我們雖然不在一個窗口工作,但為百姓服務(wù)的心是一樣的!”
【記者手記】
這是一場寒冷冬日里的接力護航,兩個窗口人員無需言語,默契地完成了愛心的無縫銜接,實現(xiàn)了異窗同心。
這份默契的達成,很像電視劇里的巧合情節(jié),卻是編劇也寫不出的真實的橋段。默契從何而來?采訪后記者明白,源自這十二個字——對工作有熱度,對群眾有溫度。
這是兩個窗口工作人員對自身的要求,也是桓仁公安為民情懷的折射。帶著同樣的熱度與溫度,才能自然而然地復(fù)刻出接續(xù)溫暖。而這份溫暖,暖的不止是無助的七旬老人,還有看“連續(xù)劇”的我們。
葉朕幫老人開具其老伴戶口注銷證明